跳到主要內容

【博物館見聞|新聞分享】博物館與贊助(下):文化洗錢?還是善用金錢?

Photo by Author, at Tate Modern in London, 14th July 2019.
接續〈看博物館與贊助():大英博物館公開捍衛BP石油資助〉,英國其他博物館也面臨相同的問題。

事實上,大英博物館並不是唯一一個有遇到爭議企業贊助的館舍。
倫敦泰特美術館(Tate Modern)在結束與BP的贊助合作關係前,也曾有藝術家以行為藝術和快閃行動對此表達抗議。
V&A博物館館長Tristram Hunt在2019年7月時,公開為他們當時的贊助人Sackler家族提出辯護,肯定其藝文贊助的貢獻;儘管那時Sackler家族捲入了「美國史上最嚴重的毒品危機」——其旗下的旁支藥廠涉及製造高成癮性的鴉片類止痛藥OxyContin,患者在使用這類止痛藥後容易上癮——震撼了當時的美國社會。
此外,美國惠特尼美術館所舉辦的惠特尼雙年展(Whitney Biennial),2019年7月開展前也因藝術家們抗議董事會副主席(亦為該館贊助企業之一的老闆)Warren B.Kanders的爭議性身分,導致出現參展藝術家陸續退出雙年展的「開天窗」危機,使得Warren B.Kanders不得不迫於壓力於同一月份辭職。(註:Warren B.Kanders擁有軍事用品製造公司Safariland,該公司生產如防彈背心、防彈機器人、催淚瓦斯等,而其催淚瓦斯被大量運用於許多國家的抗議或鎮壓行動,如美墨邊境對付移民,亦曾在中東地區導致傷亡,其中包含兒童)

 其他類似案例(英國):
·         殼牌(Shell)石油公司贊助倫敦國家美術館舉行的林布蘭展覽
·         BP贊助倫敦國家美術館肖像獎(Portrait Award
·         BP航運公司和殼牌航運公司贊助英國國家海事博物館
·         波音(Boeing)公司軍事部門(武器和軍用飛機製造商,包括轟炸機、戰鬥機和攻擊直升機),目前為英國帝國戰爭博物館阿富汗展覽贊助商
·         拜耳(Bayer)製藥及化工公司(曾出產:海洛因、芥子毒氣、毒鼠強及巴拉松等毒藥和毒氣產品)為倫敦舊手術室博物館(The Old Operating Museum)提供贊助
·         倫敦自然史博物館與科學博物館主辦武器博覽會的招待受到譴責

英國博物館協會訂定的倫理規範
博物館贊助引發的道德審議浪潮,身為英國博物館倫理的監督者--英國博物館協會(Museums Association),於2015年針對過去的博物館倫理規範進行了更新,並發布了新的法規(Code of Ethics)。
其中3.4(Code of Ethics: Additional Guidance)涵蓋商業夥伴關係和贊助(Commercial partnership and sponsorship)的考量,條文像是:任何向博物館和美術館贊助的企業,其道德標準需接受審查。博物館有責任對其潛在和現有的合作夥伴進行嚴謹的調查,以確保公眾的信任,且不會危害到機關和部門的聲譽;否則博物館應考慮尋求其他夥伴或贊助。該條文雖沒有明白指出博物館應拒絕什麼樣的贊助,但給出了贊助者必須要與博物館有相同的道德標準和倫理價值,以及限制了贊助者不得干預博物館的執行與展覽藏品等規範。 
即使英國博物館協會提供了原則性的基準,不過,有鑑於博物館擁有自行裁量和解釋權,這幾年面對有爭議性的贊助,許多博物館還是給出了「贊助夥伴符合博物館倫理守則」的說詞和解釋。
英國博物館協會從業人員也於相關新聞報導中表示,博物館面對的局面非常棘手,一些獲得資金的管道可能會引起公眾的指責及憤怒,因為這是民主的一環;但由於博物館所獲得的公共資金日益減少,迫使著博物館們在尋找財源的同時,也需要兼顧道德標準,避免破壞民眾的信任,使得博物館尋求資金道路越來越艱鉅。

思考議題:文化洗錢?還是善用金錢?
有人認為,企業和富人贊助知名博物館,協助公眾利益,彷彿就能購買文化光環,可以「淨化」過錯和負面的名聲,是一種不良的助長。加上收取有爭議性之資金,也可能傷害博物館辛苦建立起來的名聲與地位,應該要謹慎思考任何可能帶給博物館的負面影響。 
也有人認為,「資金來源」和「目的」要有所區分,不應混為一談。用於「真、善、美」目的之贊助,可以成為幫助社會進步的能量,協助落實文化平權,不應該因為資金來源而否定其貢獻。更有人援引有爭議性的藝術家例子,認為不應該因為藝術家本身的操守來否定其作品成就及價值。此外,近年各國政府財政困難,納稅人的錢多被使用於更為急迫的民生需求(如醫療與社福),藝術文化這類「非生活必要性」的事業向外尋求收入來源被認為是無可避免的發展趨勢。

博物館應避免過度倚賴單一資金
在看了這麼多例子和「接受」與「不接受」的兩方說法後,讓我們再一次思考,博物館和藝文機構接受餽贈和贊助,是否真的可以期待在「道德完美」的真空中運作?是否真的存在著「完全乾淨沒有爭議」的贊助經費?是否應該武斷果決地拒絕一切有爭議的資金來源?還是接受這些慷慨捐助,造福大眾後,就可以與有爭議的資金來源作出切割?又迫於經費壓力接受贊助的博物館們,是否就可以表示自己並非「Dirty Money」的幫兇?還是這些有異議的抗議者只代表了博物館少數的信任危機和社會的少數聲音?多數人的福祉利益比起經費來源上的瑕疵更為重要? 
本篇無意給予任何立場一是非對錯,而是希望拋磚引玉,提供有興趣或已經紮根文化界的大家去探討,臺灣的博物館,甚至是藝文機構,日後都可能面臨外部收入和贊助來源有疑慮的問題。
不過,要提醒的是,博物館必須留意是否過分倚重單一資金,建議應有多元收入來源,以達到分散風險。
博物館不該被單一資金來源主導或影響其展覽藏品內容,應維持博物館本身該有的批判性和研究自由。否則當單一資金來源不再支持或突然中斷時,將容易破壞原本的生態平衡,且可能對博物館的營運和作為「民主論壇」產生不良影響;同時,多種收入來源也能給予博物館在因應可能的道德議題上,有立即反應和採取行動的空間,避免影響或衝擊整體營運狀況。 

當臺灣如同其他國家政府一樣,面對著財政日益困難的處境,當藝術文化並非民生第一優先,且當中央計畫在中央補助款與地方配合款的模式之外,開始提倡自償率和財政可行性分析後,博物館如何迎接日後可能的財務挑戰,是我們可以從英美國家案例開始去思索的。

Photo by Author, at British Museum in London, 29th July 2019.
(本藏品為大英博物館典藏之The Lewis Chessmen



不務正業的博物館吧有粉絲頁囉!不定期放上最新文章和博物館消息,歡迎按讚追蹤 :)

本文為根據引用資料翻譯及整理而成,純粹分享知識,不做任何商業用途,歡迎點選英文原文觀看內容。如有錯誤之處,還請不吝指教,謝謝。
引用資料:
1.    The GuardianCampaigners protest against BP sponsorship of British Museum
https://www.theguardian.com/culture/2019/feb/16/campaigners-protest-against-bp-sponsorship-of-british-museum
2.    Financial Times | British Museum rejects calls to drop BP sponsorship deal
3.    Artnet NewsThe British Museum Defends BP Sponsorship in a Public Debate With Climate Activists Following the Resignation of a Trustee
https://news.artnet.com/art-world/british-museum-bp-climate-1614934
4.    The Art NewspaperBritish Museum director endorses controversial sponsor BP as part of future vision
https://www.theartnewspaper.com/news/british-museum-director-endorses-controversial-sponsor-bp-as-part-of-future-vision
5.    The TimesBritish Museum trustee Ahdaf Soueif quits with attack on BP sponsorship
https://www.thetimes.co.uk/article/british-museum-trustee-ahdaf-soueif-quits-with-attack-on-bp-sponsorship-lxwttqr9g
6.    BBC NewsBritish Museum trustee resigns over BP sponsorship and repatriation
7.    The GuardianV&A boss proud of funding from US family linked to opioid crisis
https://www.theguardian.com/artanddesign/2019/jul/10/v-and-a-boss-tristram-hunt-sacklers-family-funding
8.    Museums AssociationCode of Ethics: Additional Guidance
https://www.museumsassociation.org/download?id=1173810
9.    The GuardianCurator cuts at Leicester museums criticised as disastrous
https://www.theguardian.com/culture/2019/mar/13/curator-cuts-at-leicester-museums-criticised-as-disastrous
10. Museums AssociationClosures hit museums across UK
11. Christopher P JonesCan Art Clean Up Dirty Money?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博物館見聞 | 新聞分享】世界各地博物館和藝術工作人員都在匿名公布他們的薪水,並敦促博物館/藝術行業應做出改善Museum Workers Share Their Salaries and Urge Industry-Wide Reform

今年6月開始已經超過3000名全球博物館及美術館的專業人士開始將他們的薪水添加到google電子表單,詳細說明了他們職位的薪水,有些富有聲望的薪水可能比你想的還低。 Print screen by Author 這幾年由於各國財政緊縮,許多政府開始大刀闊斧的砍向文化藝術預算,為了維持營運,西方博物館界出現了倒閉或是裁員的情形,如:減少館內員工數、撤裁高階策展和研究人員,甚至是博物館無法負擔營運成本直接關閉,變相地導致了專業人才的流失。 此趨勢引起了各地博物館專業人員的不滿,今年6月初,由美國費城藝術博物館的助理策展人Michelle Millar Fisher發起了「Art / Museum Salary Transparency 2019」(2019年藝術/博物館薪資透明化表單) google表單 ,鼓勵相關博物館人士將自己職位的薪資公開(但匿名),也可以記錄下種族、育嬰假和性別等統計資訊,包含: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哈佛美術館、惠特尼美術館等知名館舍。 此表單一出後,立即獲得世界各地的博物館人員的迴響,來自加拿大、英國、澳洲和日本等國家也紛紛加入了表單填寫的行列(現在仍持續增加中)。這些數據資料提供了大眾對於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博物館/美術館,以及各地博物館的經濟體系有了關鍵的洞察,例如,布魯克林博物館的兩名女性助理策展人分別列出了她們的年薪為44,000美元和50,000美元;美國古根漢美術館的一位資深策展人則列出了其目前的年薪為100,000美元,但表示其起薪僅為20,000美元(未說明日期和職位);倫敦扎布羅多維克茨收藏館一名畫廊助理則表示其part-time薪資為8.5鎊一小時(約台幣340元)。 發起人Michelle Millar Fisher表示,很多時候博物館/藝術工作人員必須要仰賴兼職和從事其他工作來養活自己,因此,我們必須勇敢一點,把訊息添加到表單中,以提升博物館與藝術工作者的凝聚力,因為我們不這樣做,一切都會保持不變,團結是我們唯一可以產生重大改變的途徑。 於該google表單上的策展助理員薪資(局部) Sourced from Ivan De Luce/Business Insider 雖然該表單(2019年藝術/博物館薪資透明化表單)為匿名發布,目前無法確認和驗證所

【博物館見聞 |新聞分享】ICOM博物館新定義的挑戰 The Challenge of Creating A New Museum Definition (9/7更新)

Photo by Author, at National History Museum in London, 26 th  July 2019. 目前遵循的博物館定義 國際博物館協會( ICOM )從 2017 年就陸續向全球徵集與時俱進的「博物館新定義」提案和建議。目前使用的定義為 2007 年的版本: 英語原文 “A museum is a non-profit, permanent institution in the service of society and its development, open to the public, which acquires, conserves, researches, communicates and exhibits the tangible and intangible heritage of humanity and its environment for the purposes of education, study and enjoyment.” (ICOM Statutes, 2007) 中譯版本 「博物館為一非營利、常設性機構,為了服務社會與促進社會發展,開放給大眾,而從事蒐集、維護、研究、溝通與展示人類的有形與無形文化遺產,以及其環境的場所。」(引用自陳國寧館長《博物館的定義:從 21 世紀博物館的社會現象反思》,2018) 最新推出的博物館定義 2019 年 7 月 22 日 ICOM 於巴黎執行委員會上釋出的新定義為: 英語原文 “Museums are democratizing, inclusive, and polyphonic spaces for critical dialogue about the pasts and the futures.” The new wording stresses the importance of championing human justice, equality, and the wellbeing of the planet. It also suggests that museums acknowledge and address the conflicts and 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