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這週過得好嗎?又到了每週日的「本週博物館大事記」,帶你/妳一起來回顧發生了什麼事:
➤「第一屆全人文化近用與社會共融國際研討會」邀請全球八個國家地區的學者專家及領域工作者聚集臺灣,共同分享最新的近用共融觀點。報名自即日起至10月21日(一)止,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及早報名。(文化部)
➤為紀念1921年10月17日台灣文化協會成立,10月17日臺灣文化日全台202個藝文館所免費參觀,邀您體驗臺灣多元文化之美。(中央社)
➤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與災難共存」台灣專題獲熱烈迴響。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為亞洲最具聲望的紀錄片殿堂,為促進臺日紀錄片電影文化交流,今年由國家電影中心協辦,首度邀請臺灣紀錄片以「臺灣特集」模式,提供世界觀眾透過紀錄片省思災難。(國家電影中心)
➤國立台灣史前博物館「南科考古館」開幕免費參觀!南科園區具有全台出土最多、跨越時間最長、考古文化最完整的遺址文資特色,除內有寶島VR之旅外,建築本身也充滿考古的隱喻敘事,歡迎大家來一探究竟。(ETtoday)
➤第26屆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Art Taipei)開幕,匯集141家來自12個不同國家的頂級畫廊,以「光之再現」作為年度主題,舉辦特展及藝術講座,回應全球藝術新變化,呈現當代藝術多樣性。(經濟日報)
➤「EXPLORE ARPLANET 2019 AR趨勢論壇」邀請國立台灣博物館分享AR、VR、Beacon等數位科技觀展體驗,講述科技正在改變觀眾與文化的接觸方式與影響。(數位時代)
➤深入偏鄉部落,國家人權博物館舉辦「原音重現:原住民族文學轉型正義特展」,展覽從原民作家書寫「原音」,也呈現戒嚴時期被迫害的原住民菁英,讓民眾認識原民歷史。(聯合新聞網)
➤澎湖「水下文化資產博物館」有譜,澎湖各界爭取多年的水下沉船博物館,終於在澎防部確定遷移後塵埃落定,規劃設在莒光西營區,重現澎湖在大航海時代的歷史地位。(自由時報)
➤故宮南院購票率低迷?故宮南院自成立以來受各界關注,無論是參觀人數或門票收入都成話題。故宮院長吳密察表示,今年南院參觀人數已較去年成長,認為現階段搶救入館人數將優先於門票收入。(中央社)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即日起展出「海上瑰寶-臺灣古代海路交流特展」及「印尼文化特展」兩檔主題特展,展示超過130件國內外精品,集結日本沖繩縣立博物館‧美術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國立臺灣博物館等7個文化單位的珍貴典藏,邀請民眾來一趟世界文化之旅。(經濟日報)
➤國立台灣美術館邁向4.0,推出「國美4.0建築事件簿」特展,邀請民眾一同來場尋根溯源與邁向未來的建築旅程,探索臺灣唯一的國家美術館如何歷經從省美館到國美館的故事,並且展望未來。(三立新聞)
➤為提高使用觀看率,新竹市影像博物館研議委外營運。新竹市影像博物館過去被稱為「有樂館」,是全台首座有冷氣設備的歐式劇場,新竹市文化局為提高影博館的使用率和進場率,研議開放委外經營,以讓更多人進影博館看電影,成為多功能的表演場所。(自由時報)
➤誰說音樂會必須禁食!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中心推出台灣首場甜點音樂會,邀請傳藝金曲獎大鍵琴演奏家,協同大提琴家兼知名法式甜點店創辦人,共同策劃聆賞古今品味幸福的甜點音樂會。(聯合新聞網)
➤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於本月21日舉行「美的觀察學‧兒童美學文化體驗教育計畫分享展」,展現其多縣市共12間中小型學校執行「兒童美學文化體驗教育計畫」成果,期待帶領觀展者體驗生活美學,從生活中發現美。(文化部)
提醒:文化部日前預告《文化藝術採購辦法》草案,擬定文化資產、藝文展演、出版、建築設計等八大類適用此法,標案須採最有利標,歡迎各界於11月18日前至網路參與平台表達意見。(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
歡迎大家留言告訴我們更多不容錯過的本週博物館消息,如對各項新聞原文有興趣,請點選網誌內容的後方連結觀看全文。
➤「第一屆全人文化近用與社會共融國際研討會」邀請全球八個國家地區的學者專家及領域工作者聚集臺灣,共同分享最新的近用共融觀點。報名自即日起至10月21日(一)止,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及早報名。(文化部)
➤為紀念1921年10月17日台灣文化協會成立,10月17日臺灣文化日全台202個藝文館所免費參觀,邀您體驗臺灣多元文化之美。(中央社)
➤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與災難共存」台灣專題獲熱烈迴響。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為亞洲最具聲望的紀錄片殿堂,為促進臺日紀錄片電影文化交流,今年由國家電影中心協辦,首度邀請臺灣紀錄片以「臺灣特集」模式,提供世界觀眾透過紀錄片省思災難。(國家電影中心)
➤國立台灣史前博物館「南科考古館」開幕免費參觀!南科園區具有全台出土最多、跨越時間最長、考古文化最完整的遺址文資特色,除內有寶島VR之旅外,建築本身也充滿考古的隱喻敘事,歡迎大家來一探究竟。(ETtoday)
➤第26屆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Art Taipei)開幕,匯集141家來自12個不同國家的頂級畫廊,以「光之再現」作為年度主題,舉辦特展及藝術講座,回應全球藝術新變化,呈現當代藝術多樣性。(經濟日報)
➤「EXPLORE ARPLANET 2019 AR趨勢論壇」邀請國立台灣博物館分享AR、VR、Beacon等數位科技觀展體驗,講述科技正在改變觀眾與文化的接觸方式與影響。(數位時代)
➤深入偏鄉部落,國家人權博物館舉辦「原音重現:原住民族文學轉型正義特展」,展覽從原民作家書寫「原音」,也呈現戒嚴時期被迫害的原住民菁英,讓民眾認識原民歷史。(聯合新聞網)
➤澎湖「水下文化資產博物館」有譜,澎湖各界爭取多年的水下沉船博物館,終於在澎防部確定遷移後塵埃落定,規劃設在莒光西營區,重現澎湖在大航海時代的歷史地位。(自由時報)
➤故宮南院購票率低迷?故宮南院自成立以來受各界關注,無論是參觀人數或門票收入都成話題。故宮院長吳密察表示,今年南院參觀人數已較去年成長,認為現階段搶救入館人數將優先於門票收入。(中央社)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即日起展出「海上瑰寶-臺灣古代海路交流特展」及「印尼文化特展」兩檔主題特展,展示超過130件國內外精品,集結日本沖繩縣立博物館‧美術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國立臺灣博物館等7個文化單位的珍貴典藏,邀請民眾來一趟世界文化之旅。(經濟日報)
➤國立台灣美術館邁向4.0,推出「國美4.0建築事件簿」特展,邀請民眾一同來場尋根溯源與邁向未來的建築旅程,探索臺灣唯一的國家美術館如何歷經從省美館到國美館的故事,並且展望未來。(三立新聞)
➤為提高使用觀看率,新竹市影像博物館研議委外營運。新竹市影像博物館過去被稱為「有樂館」,是全台首座有冷氣設備的歐式劇場,新竹市文化局為提高影博館的使用率和進場率,研議開放委外經營,以讓更多人進影博館看電影,成為多功能的表演場所。(自由時報)
➤誰說音樂會必須禁食!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中心推出台灣首場甜點音樂會,邀請傳藝金曲獎大鍵琴演奏家,協同大提琴家兼知名法式甜點店創辦人,共同策劃聆賞古今品味幸福的甜點音樂會。(聯合新聞網)
➤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於本月21日舉行「美的觀察學‧兒童美學文化體驗教育計畫分享展」,展現其多縣市共12間中小型學校執行「兒童美學文化體驗教育計畫」成果,期待帶領觀展者體驗生活美學,從生活中發現美。(文化部)
提醒:文化部日前預告《文化藝術採購辦法》草案,擬定文化資產、藝文展演、出版、建築設計等八大類適用此法,標案須採最有利標,歡迎各界於11月18日前至網路參與平台表達意見。(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
歡迎大家留言告訴我們更多不容錯過的本週博物館消息,如對各項新聞原文有興趣,請點選網誌內容的後方連結觀看全文。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