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博物館見聞|潮流趨勢】全球各界皆受新冠疫情衝擊,為何現在我們更需要支持博物館度過財務危機?

本文刊登於《換日線》https://crossing.cw.com.tw/article/13224

隨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在全球持續升溫,包含美國在內,世界各地藝文館舍如博物館、美術館都宣布暫停開放或無限期關閉,以防止公共場所成為新冠病毒的培養皿並杜絕群聚感染。
新冠疫情為博物館帶來財務嚴冬
近期美國博物館界罕見地大動作向政府喊話,像是紐約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的館長兼執行長丹尼爾.懷斯(Daniel H. Weiss)日前就在公開信中大聲疾呼,表示博物館短期內至少將缺口近 1 億美元的資金。美國博物館聯盟(AAM)也呼籲當局政府,希望尋求 40 億美元的紓困經費來協助非營利的博物館群生存,否則,連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都承受不了這巨大的財務打擊,其他小館就更不用說。這些消息都突顯本次疫情為博物館界帶來了嚴峻的財務危機。
美國博物館的財源主要來自三個方面:營業收入、捐贈贊助和補助經費,前兩者涵蓋門票、商店、餐飲、會員費及贊助等,與遊客息息相關,疫情導致的閉館使得眾多館舍頓時失去了人潮,也失去了收入。
面對空前的經濟打擊,許多博物館已開始進行裁員、放無薪假和工資調降的措施,像是紐約古根漢美術館(The 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就宣布不再為兼職和派遣的勞工支付 3 月底以後的薪水,這些員工包含了櫃檯服務員、保全、藏品管理和教育推廣人員。洛杉磯當代藝術美術館(MOCA)更是資遣了所有兼職員工共 97 名,將近職員總人數的一半;然而,上述館舍僅是本次疫情衝擊下的冰山一角。
洛杉磯當代藝術美術館(MOCA)。圖/作者 攝影
美國博物館的收入情形
根據美國博物館聯盟於 2016 年公布的國家報告指出,每年遊客對博物館(含美術館)的造訪次數超過 8.5 億次,對美國經濟總額貢獻超過 500 億美元的 GDP,其中還有約 342 億美元是來自供應鍊和消費者的支出活動,顯示博物館的開館營運對於經濟來說至關重要。不少館舍單就門票、餐廳、活動與場地租金的收益,就佔了總收入的 30%,有的甚至更多。
你可能會疑問,如果這些博物館都明白,自身財政大多仰賴開館收入與遊客消費,難道他們的財政部門沒有規劃分散風險,或是準備預備基金來因應可能的突發狀況嗎?
當然有。美國博物館除了營業收入外,其他主要的財源分別是贊助捐贈和補助經費,前者來自企業贊助和會員的小額捐贈,後者則是向政府或有關單位申請預算和補助計畫。有的館舍還額外設立基金,透過利息和投資所得的營收來增加收入。此外,許多博物館也有預備部分可活用的營運資金,更會在上下年度舉辦募捐活動,像是春季最著名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慈善晚會(Met Gala)與秋季的慈善募資拍賣。
假設美國博物館都有做到「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那又是什麼導致它們在新冠肺炎疫情下面臨如此艱鉅和急迫的財務困境呢?
尚未和緩的疫情將可能打破博物館所有籃中的雞蛋
首先,缺少遊客使得博物館的營業收入可以說幾乎等於零;再者,禁足、封城、在家抗疫與避免群聚感染的政策,使得民眾非民生的消費力下降,旅遊業、航空業和大眾運輸業等產業損失慘重,連帶重創了全球經濟,低迷和不樂觀的市場未來導致了企業贊助和民眾善款捐助的比例大幅減少
即便美國政府於上個月 30 日提出 2 兆美元的紓困資金,期以幫助美國撐過接下來的 8 到 12 週;然而,這個數字中提供給博物館所的補助經費,卻不到原先美國博物館聯盟要求的 5%,令許多館舍大失所望。博物館聯盟表示,全美博物館現在每天至少損失 3300 萬美元(含人員薪資與藏品維護等),若沒有足夠的財務援助,恐怕會使小型和農村社區型的博物館永久倒閉。
此外,本次疫情的爆發點適逢春季,迫使許多館舍上半年的慈善募款活動不得不延期,春季活動變成了秋季,對於那些沒有設置基金和額外財源的館舍來說,上半年的收入可說是僅能依靠網路營銷和現有的營運資金。只是,依據獨立研究機構 SMU DataArts 一項 2016 年的調查指出,美國藝術博物館營運資金的中位數僅有 1.5 個月,這代表了博物館本身就較難承受中長期的財務短缺,何況是在尚未看到和緩跡象的新冠疫情下,至少需要閉館 2 到 3 個月。

儘管有人提出質疑,為何有些博物館挺過了 2008 年的金融海嘯,卻撐不過現在?當時也是經濟大衰退,裁員減薪、企業慈善捐款下降、展演活動減少與縮小規模等,在降低成本的情形下,不也是度過了過去的黑暗時期嗎?
筆者認為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當時的博物館還能透過出租空間、舉辦活動,同時朝向平民化發展,來吸引大眾走進館內看展、消費作為開源。如今新冠疫情下,「人流進不來,現金也進不來」,博物館無法單靠節流應付每日必須的龐大開銷。
新冠疫情為博物館帶來財務嚴冬。圖/Unsplash
照亮社會黑暗的不只是醫學、科技,藝文也能帶來心靈救贖
長期以來,許多人一直認為博物館與美術館並非民生必需品,只是被遺忘的物品享受最後生命的地方;或是「有錢、有閒」的上流社會人士才拜會的場所。
不過,博物館與美術館的藝術文化能夠幫助人們穩定情緒和心理,加拿大醫生從 2018 年開始也開出「藝術處方箋」讓病患者藉著觀看藝術品來作為「治療」手段之一。同時,也是在家對抗病毒的溫柔武器,特別在面對看不見的敵人與充滿對死亡恐懼的社會氛圍中,我們更需要藝術文化來堅定我們的心智,陪伴我們共同度過未知的難關。

義大利人居家隔離時在陽台上唱起歌劇為彼此打氣;美國民眾在家防疫時響應博物館發起扮演藝術品的活動Google 虛擬實境博物館的參觀使用者也於近期大幅增加。
藝文為居家隔離的煩悶時刻帶來了一絲歡樂和生氣,也為沉寂的社會注入活力,這代表了藝術文化強大的凝聚力,與對於現在人們的重要性。它不但提供了安慰、啟發和希望,也維持了大眾彼此間的聯繫,緩和了社交距離的冷漠。因此,筆者認為現在我們更需要支持博物館與美術館的存在,並且幫助它們度過這次的疫情。
一個人的死亡不僅僅是因為病毒,也包含了無法維繫「人之所以為人」的文化價值與理智泉源。自我隔離和醫學科技能夠拯救我們的生命,同時,我們也能從藝文帶來的歡笑、情緒宣洩和樂觀心境中獲得救贖。筆者相信,文物、畫作、歌曲與歷史故事也能作為照亮這個黑暗時刻的曙光。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博物館見聞 | 新聞分享】世界各地博物館和藝術工作人員都在匿名公布他們的薪水,並敦促博物館/藝術行業應做出改善Museum Workers Share Their Salaries and Urge Industry-Wide Reform

今年6月開始已經超過3000名全球博物館及美術館的專業人士開始將他們的薪水添加到google電子表單,詳細說明了他們職位的薪水,有些富有聲望的薪水可能比你想的還低。 Print screen by Author 這幾年由於各國財政緊縮,許多政府開始大刀闊斧的砍向文化藝術預算,為了維持營運,西方博物館界出現了倒閉或是裁員的情形,如:減少館內員工數、撤裁高階策展和研究人員,甚至是博物館無法負擔營運成本直接關閉,變相地導致了專業人才的流失。 此趨勢引起了各地博物館專業人員的不滿,今年6月初,由美國費城藝術博物館的助理策展人Michelle Millar Fisher發起了「Art / Museum Salary Transparency 2019」(2019年藝術/博物館薪資透明化表單) google表單 ,鼓勵相關博物館人士將自己職位的薪資公開(但匿名),也可以記錄下種族、育嬰假和性別等統計資訊,包含: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哈佛美術館、惠特尼美術館等知名館舍。 此表單一出後,立即獲得世界各地的博物館人員的迴響,來自加拿大、英國、澳洲和日本等國家也紛紛加入了表單填寫的行列(現在仍持續增加中)。這些數據資料提供了大眾對於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博物館/美術館,以及各地博物館的經濟體系有了關鍵的洞察,例如,布魯克林博物館的兩名女性助理策展人分別列出了她們的年薪為44,000美元和50,000美元;美國古根漢美術館的一位資深策展人則列出了其目前的年薪為100,000美元,但表示其起薪僅為20,000美元(未說明日期和職位);倫敦扎布羅多維克茨收藏館一名畫廊助理則表示其part-time薪資為8.5鎊一小時(約台幣340元)。 發起人Michelle Millar Fisher表示,很多時候博物館/藝術工作人員必須要仰賴兼職和從事其他工作來養活自己,因此,我們必須勇敢一點,把訊息添加到表單中,以提升博物館與藝術工作者的凝聚力,因為我們不這樣做,一切都會保持不變,團結是我們唯一可以產生重大改變的途徑。 於該google表單上的策展助理員薪資(局部) Sourced from Ivan De Luce/Business Insider 雖然該表單(2019年藝術/博物館薪資透明化表單)為匿名發布,目前無法確認和驗證所

【博物館見聞 |新聞分享】ICOM博物館新定義的挑戰 The Challenge of Creating A New Museum Definition (9/7更新)

Photo by Author, at National History Museum in London, 26 th  July 2019. 目前遵循的博物館定義 國際博物館協會( ICOM )從 2017 年就陸續向全球徵集與時俱進的「博物館新定義」提案和建議。目前使用的定義為 2007 年的版本: 英語原文 “A museum is a non-profit, permanent institution in the service of society and its development, open to the public, which acquires, conserves, researches, communicates and exhibits the tangible and intangible heritage of humanity and its environment for the purposes of education, study and enjoyment.” (ICOM Statutes, 2007) 中譯版本 「博物館為一非營利、常設性機構,為了服務社會與促進社會發展,開放給大眾,而從事蒐集、維護、研究、溝通與展示人類的有形與無形文化遺產,以及其環境的場所。」(引用自陳國寧館長《博物館的定義:從 21 世紀博物館的社會現象反思》,2018) 最新推出的博物館定義 2019 年 7 月 22 日 ICOM 於巴黎執行委員會上釋出的新定義為: 英語原文 “Museums are democratizing, inclusive, and polyphonic spaces for critical dialogue about the pasts and the futures.” The new wording stresses the importance of championing human justice, equality, and the wellbeing of the planet. It also suggests that museums acknowledge and address the conflicts and ch

【博物館見聞|新聞分享】博物館與贊助(下):文化洗錢?還是善用金錢?

Photo by Author, at Tate Modern in London, 14th July 2019. 接續 前 篇 〈看博物館與贊助 ( 上 ) :大英博物館公開捍衛 BP 石油資助〉,英國其他博物館也面臨相同的問題。 事實上,大英博物館並不是唯一一個有遇到爭議企業贊助的館舍。 倫敦泰特美術館(Tate Modern)在結束與BP的贊助合作關係前,也曾有藝術家以行為藝術和快閃行動對此表達抗議。 V&A博物館館長Tristram Hunt在2019年7月時,公開為他們當時的贊助人Sackler家族提出辯護,肯定其藝文贊助的貢獻;儘管那時Sackler家族捲入了「美國史上最嚴重的毒品危機」——其旗下的旁支藥廠涉及製造高成癮性的鴉片類止痛藥OxyContin,患者在使用這類止痛藥後容易上癮——震撼了當時的美國社會。 此外,美國惠特尼美術館所舉辦的惠特尼雙年展(Whitney Biennial),2019年7月開展前也因藝術家們抗議董事會副主席(亦為該館贊助企業之一的老闆)Warren B.Kanders的爭議性身分,導致出現參展藝術家陸續退出雙年展的「開天窗」危機,使得Warren B.Kanders不得不迫於壓力於同一月份辭職。(註:Warren B.Kanders擁有軍事用品製造公司Safariland,該公司生產如防彈背心、防彈機器人、催淚瓦斯等,而其催淚瓦斯被大量運用於許多國家的抗議或鎮壓行動,如美墨邊境對付移民,亦曾在中東地區導致傷亡,其中包含兒童)   其他類似案例(英國): ·          殼牌( Shell )石油公司贊助倫敦國家美術館舉行的林布蘭展覽 ·          BP 贊助倫敦國家美術館肖像獎( Portrait Award ) ·          BP 航運公司和殼牌航運公司贊助英國國家海事博物館 ·          波音( Boeing )公司軍事部門(武器和軍用飛機製造商,包括轟炸機、戰鬥機和攻擊直升機),目前為英國帝國戰爭博物館阿富汗展覽贊助商 ·          拜耳( Bayer )製藥及化工公司(曾出產:海洛因、芥子毒氣、毒鼠強及巴拉松等毒藥和毒氣產品)為倫敦舊手術室博物館( The Old Operating M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