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博物館見聞|潮流趨勢】何謂「快速回應收藏」?世界各國博物館這樣記錄武漢肺炎的即時歷史

本文刊登於《關鍵評論網》: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549

「快速回應收藏(Rapid Response Collecting)」是2014年由英國V&A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開始的一種新型博物館實踐,係指博物館收藏了具有新聞價值和與當代社會一些重要時刻、運動、事件有關的物品,觸及經濟、政治、社會變遷、全球化、科技和法律等不同領域,直接記錄了社會即時的見解和思潮,可以說是一種對時代的即時反應。
近年來,許多博物館都陸續成立自己的「快速回應收藏」,用以記錄當今社會所發生的重大事件。
現在,全球正遭逢史無前例的「COVID-19」(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疾病,以下簡稱武漢肺炎)襲擊,雖然各地的博物館大多呈現閉館的狀態;不過,不少博物館與策展人都紛紛啟動「快速回應收藏」團隊來蒐集有關這次武漢肺炎大流行的第一手資料及物品,希望透過田野調查等一系列的工作來記錄自己國家目前經歷的歷史性時刻,並作為珍貴的現代史料。
北歐
芬蘭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Finland)的工作人員就在上個月19日前往一所赫爾辛基的養老院,拍下養老院居民一同在陽台上唱歌,為彼此加油打氣的畫面。另外,他們也拍下民眾爭先恐後搶購物資與在家上學的樣子,試圖捕捉這次疫情下的每一個真實面,目前也持續在收集與疫情有關的攝影圖像,包含與同仁相隔兩公尺的社交距離照等。

31virus-denmark-museums-02-superJumbo-v2
Photo Credit: Hannu Häkkinen/The Finnish Heritage Agency
芬蘭養老院居民一同在陽台上唱歌,為彼此加油打氣

丹麥北部的西希默蘭市博物館(Vesthimmerlands Museum)其策展人Maria Hagstrup也和同事在政府宣布居家隔離後,獲得合法許可外出拍攝關閉的商店和空無一人的大街,並且向居民徵求有關隔離期間的生活紀錄和與疫情有關物品,獲得了廣大的響應。
民眾大多透過Email發送他們的故事,像是:一名牙醫拍下自己在疫情期間執業並全副武裝的照片、剛上學就停課的男孩分享媽媽在家當他老師的心得,還有一名小型企業的老闆寫了一首有關疫情的詩。該博物館也考量將一些確認沒有武漢肺炎病毒的物品納入博物館典藏,像是:口罩或使用過的醫療器具等。
西歐
「快速回應收藏」的鼻祖—倫敦V&A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同樣地,近期策展團隊也正思考該如何收集與疫情有關的物品,例如:建築設計師Ivo Tedbury和Freddie Hong所設計的拉(開)門裝置—用手臂勾住該裝置來開門,避免手掌直接碰觸到門把。V&A博物館希望透過3D列印複製該裝置,並納入本次疫情的「快速回應收藏」。
同樣位於英國的黑斯廷斯博物館(Hastings Museum)也於本月6日發出志工招募公告,徵求志工參與博物館寫日記的活動,協助記錄武漢肺炎疫情期間居民的生活和有關新聞,如:疫情如何影響人們的工作、喜好、人際關係、情緒和生活觀等。
西班牙的比利亞霍約薩博物館(Vilamuseu)亦於閉館期間向民眾募集疫情有關的經驗和想法,並引用西班牙詩人Antonio Machado的詩句:「你的聲音將成為歷史紀錄,所有發生的一切都會留下」,希望民眾能踴躍提供個人故事。

shutterstock_1260093271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倫敦V&A博物館

北美
加拿大人權博物館(Canadian Museum for Human Rights)在其網站上發出一則簡短的影片來鼓勵民眾分享疫情期間的個人經歷,並透過詢問特定問題來蒐集大家的答覆,像是「在武漢肺炎期間,什麼樣的善舉會讓你感到精神振奮」,作為第一手資料收集的來源。
美國橙縣歷史中心(Orange County Regional History Center)也積極收集武漢肺炎疫情有關的圖文資料,包括:商店內空蕩蕩的貨架照片、各個活動取消的電子郵件內容,以及討論疫情的社交媒體截圖等。
以上僅分享了部分的博物館所,還有臺灣、瑞士、澳洲和斯洛維尼亞等博物館也都正在進行武漢肺炎的「快速回應收藏」。

shutterstock_531565213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加拿大人權博物館

結論
從這裡可以看到的是,博物館群嘗試打破「博物館只是一個充滿文物陳列箱的場所」的刻板印象,積極證明博物館有能力可以即時且深刻地記錄當今瞬息萬變的社會。針對武漢肺炎疫情的「快速回應收藏」表達了博物館對於社會議題和全球危機時刻的關注與反應,說明在疫情期間和對外關閉的情形下,博物館如何維持公眾參與,同時讓典藏內容與社會脈絡連結,並將社群和公眾放置於它們的第一位。
現在,博物館選擇貼近日常生活,走進公眾視野,將民眾由被動的觀看者轉為主動的敘事者,因為歷史隨時都在我們的眼前發生,而每個人都是歷史的創作者。正如美國博物館聯盟策展人委員會的主席W. James Burns所說,「歷史不是50年前發生的事才叫作歷史,歷史也可以是昨天」。

疫情會過去,歷史將留下,博物館所做的保存工作必須與時俱進,用不同的方式去思考和記錄世界。而「快速回應收藏」除了得以保存當今社會的重大時刻外,也能作為日後研究與改革的推進者,更能成為我們集體記憶具體存在的證明。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博物館見聞 | 新聞分享】世界各地博物館和藝術工作人員都在匿名公布他們的薪水,並敦促博物館/藝術行業應做出改善Museum Workers Share Their Salaries and Urge Industry-Wide Reform

今年6月開始已經超過3000名全球博物館及美術館的專業人士開始將他們的薪水添加到google電子表單,詳細說明了他們職位的薪水,有些富有聲望的薪水可能比你想的還低。 Print screen by Author 這幾年由於各國財政緊縮,許多政府開始大刀闊斧的砍向文化藝術預算,為了維持營運,西方博物館界出現了倒閉或是裁員的情形,如:減少館內員工數、撤裁高階策展和研究人員,甚至是博物館無法負擔營運成本直接關閉,變相地導致了專業人才的流失。 此趨勢引起了各地博物館專業人員的不滿,今年6月初,由美國費城藝術博物館的助理策展人Michelle Millar Fisher發起了「Art / Museum Salary Transparency 2019」(2019年藝術/博物館薪資透明化表單) google表單 ,鼓勵相關博物館人士將自己職位的薪資公開(但匿名),也可以記錄下種族、育嬰假和性別等統計資訊,包含: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哈佛美術館、惠特尼美術館等知名館舍。 此表單一出後,立即獲得世界各地的博物館人員的迴響,來自加拿大、英國、澳洲和日本等國家也紛紛加入了表單填寫的行列(現在仍持續增加中)。這些數據資料提供了大眾對於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博物館/美術館,以及各地博物館的經濟體系有了關鍵的洞察,例如,布魯克林博物館的兩名女性助理策展人分別列出了她們的年薪為44,000美元和50,000美元;美國古根漢美術館的一位資深策展人則列出了其目前的年薪為100,000美元,但表示其起薪僅為20,000美元(未說明日期和職位);倫敦扎布羅多維克茨收藏館一名畫廊助理則表示其part-time薪資為8.5鎊一小時(約台幣340元)。 發起人Michelle Millar Fisher表示,很多時候博物館/藝術工作人員必須要仰賴兼職和從事其他工作來養活自己,因此,我們必須勇敢一點,把訊息添加到表單中,以提升博物館與藝術工作者的凝聚力,因為我們不這樣做,一切都會保持不變,團結是我們唯一可以產生重大改變的途徑。 於該google表單上的策展助理員薪資(局部) Sourced from Ivan De Luce/Business Insider 雖然該表單(2019年藝術/博物館薪資透明化表單)為匿名發布,目前無法確認和驗證所...

【博物館見聞 |新聞分享】ICOM博物館新定義的挑戰 The Challenge of Creating A New Museum Definition (9/7更新)

Photo by Author, at National History Museum in London, 26 th  July 2019. 目前遵循的博物館定義 國際博物館協會( ICOM )從 2017 年就陸續向全球徵集與時俱進的「博物館新定義」提案和建議。目前使用的定義為 2007 年的版本: 英語原文 “A museum is a non-profit, permanent institution in the service of society and its development, open to the public, which acquires, conserves, researches, communicates and exhibits the tangible and intangible heritage of humanity and its environment for the purposes of education, study and enjoyment.” (ICOM Statutes, 2007) 中譯版本 「博物館為一非營利、常設性機構,為了服務社會與促進社會發展,開放給大眾,而從事蒐集、維護、研究、溝通與展示人類的有形與無形文化遺產,以及其環境的場所。」(引用自陳國寧館長《博物館的定義:從 21 世紀博物館的社會現象反思》,2018) 最新推出的博物館定義 2019 年 7 月 22 日 ICOM 於巴黎執行委員會上釋出的新定義為: 英語原文 “Museums are democratizing, inclusive, and polyphonic spaces for critical dialogue about the pasts and the futures.” The new wording stresses the importance of championing human justice, equality, and the wellbeing of the planet. It also suggests that museums acknowledge and address the conflicts an...

【博物館見聞|新聞分享】博物館與贊助(下):文化洗錢?還是善用金錢?

Photo by Author, at Tate Modern in London, 14th July 2019. 接續 前 篇 〈看博物館與贊助 ( 上 ) :大英博物館公開捍衛 BP 石油資助〉,英國其他博物館也面臨相同的問題。 事實上,大英博物館並不是唯一一個有遇到爭議企業贊助的館舍。 倫敦泰特美術館(Tate Modern)在結束與BP的贊助合作關係前,也曾有藝術家以行為藝術和快閃行動對此表達抗議。 V&A博物館館長Tristram Hunt在2019年7月時,公開為他們當時的贊助人Sackler家族提出辯護,肯定其藝文贊助的貢獻;儘管那時Sackler家族捲入了「美國史上最嚴重的毒品危機」——其旗下的旁支藥廠涉及製造高成癮性的鴉片類止痛藥OxyContin,患者在使用這類止痛藥後容易上癮——震撼了當時的美國社會。 此外,美國惠特尼美術館所舉辦的惠特尼雙年展(Whitney Biennial),2019年7月開展前也因藝術家們抗議董事會副主席(亦為該館贊助企業之一的老闆)Warren B.Kanders的爭議性身分,導致出現參展藝術家陸續退出雙年展的「開天窗」危機,使得Warren B.Kanders不得不迫於壓力於同一月份辭職。(註:Warren B.Kanders擁有軍事用品製造公司Safariland,該公司生產如防彈背心、防彈機器人、催淚瓦斯等,而其催淚瓦斯被大量運用於許多國家的抗議或鎮壓行動,如美墨邊境對付移民,亦曾在中東地區導致傷亡,其中包含兒童)   其他類似案例(英國): ·          殼牌( Shell )石油公司贊助倫敦國家美術館舉行的林布蘭展覽 ·          BP 贊助倫敦國家美術館肖像獎( Portrait Award ) ·          BP 航運公司和殼牌航運公司贊助英國國家海事博物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