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博物館見聞|潮流趨勢】阿富汗女權特展:不論世界何處,女性都不該是受害者

本文刊登於《女人迷》:https://womany.net/read/article/24135
說到阿富汗,許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位於中亞的穆斯林保守國家,歷經長年的戰亂和不時的恐怖攻擊,社會封閉,而且父權至上。
不過,隨著 2001 年塔利班政權垮台,過去有關的婦女禁令,如女孩禁止接受教育、婦女禁止外出工作等陸續解除,女性受教權逐漸提升且經濟獨立,加上現代科技帶來的發達資訊,阿富汗的女性權益雖然來遲了,卻終於緩慢地向前。
現在,阿富汗的女性藝術家們決定為自己應有的權利奮鬥,並且大聲說出她們對於父權社會宰制的抵抗,特別選擇在國際婦女節時開幕了「Abarzanan—女超人」服裝藝術特展,邀請了阿富汗 16 位具有影響力且致力於對抗男性暴力與性別不平等的女性名人,從電影製片、足球員到歌手等,共同設計 8 件承載著對阿富汗女權期盼的服飾。這些服飾分別代表了 4 位阿富汗歷史上的重要女性,以及 4 位當代女權先驅,無聲的訴說著阿富汗女性追求自由與權益的血淋淋悲歌與死亡犧牲。
「我們在這些雕像裡面中使用的『手』都象徵著暴力,正是那些以政治、經濟或宗教名義對女性施加的任何形式暴力」—藝術家 Rada Akbar
像是以綻放的大紅玫瑰和如音律繚繞的藤蔓為主視覺設計的服裝,就代表 1951 年第一位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廣播電台唱歌的女性 Merman Parween(本名Khadija)。Merman Parween 對音樂的熱忱打破了當時婦女不准學習音樂與公開表演的性別嚴格限制,成為阿富汗廣播電台第一個播放的單一女性演唱歌曲,受到了廣大的迴響,並且積極公開表演,使得女性開始能在公眾場合演出,為日後婦女擔任歌手、新聞播報員與主持人等職業留下敲門磚。
   圖片|第一位在阿富汗公共廣播電台唱歌的女性 Merman Parween 代表服裝
其中,「Abarzanan—女超人」特展中最令人注目的一件展品是 Rokhshana。Rokhshana 是 2015 年一名被父親許配給年長男性的 19 歲少女,她為了追求自己的愛情,與一位同齡男孩私奔;不料在逃跑的路上被塔利班指揮官抓到並要求贖金,然而,Rokhshana 的家族與父親視她為恥辱,拒絕付款,塔利班便下令以通姦的石刑公開砸死了 Rokhshana。
紀念 Rokhshana 的服飾獨自在暗房中展示,上方懸吊的石頭與環繞的刑具是對勇於追求愛情自由女性的殘忍枷鎖,發著光的服飾代表了Rokhshana用生命衝撞父權體制和追求自由的堅韌精神。
   圖片|紀念 2015 年被綁架且被公開以石頭砸死的女性 Rokhshana 代表服裝
儘管阿富汗仍然是個重男輕女到令人窒息的社會,不過,這場藝術特展試圖以堅毅又具象徵性的服飾提醒所有到訪的參觀者,正視女性的成就,並給予女性應有的權利,特別是阿富汗女性始終面臨著艱難的女權環境。 
「Abarzanan—女超人」並不只是一個單純的藝術特展,而是乘載著阿富汗所有女性夢想的載體。過去二十年以來,阿富汗女性的受教權和經濟賦權是令人振奮的進展,即使這些成果仍然脆弱,且在當地動蕩的政治局勢下需要更進一步的加強與維持,但這微小的一步,也足以讓人展望未來,並為更具包容性的政治社會奠定基礎。
阿富汗的國會和傳統集會現在雖有女性議員和代表,卻仍被視為沒有話語權和父權陪襯的表徵。2019 年阿富汗和平集會的一名男性代表就當場斥責發言的女性代表說「和平與妳無關!坐下!妳應該在廚房做飯而不是在這裡!」;當美國與塔利班談判和平協議時,現場沒有任何一位女性代表,促使來自全國各地 700 多名的阿富汗女性齊聚門外,她們明確表達了自己的意見「我們要和平,但絕對不能以女性的權利為代價」。
「女性極力捍衛與爭取她們所取得的每一項成就,女性不該是受害者,而是優勝者」—藝術家Rada Akbar
阿富汗的女性正如這個展覽的副標題—女超人,她們努力在男性強加層層桎梏的日常生活中破繭而出。當所有男性都期待女性應滿足於已擁有的基本人權時,她們要用實際行動去爭取她們欠缺已久的權利,證明同樣有力量且富韌性的女性值得比現在擁有的更多,因為女性的權益從來就不是男性給予的,更不需要經過男性的同意。 
     圖片|「Abarzanan—女超人」服裝藝術特展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博物館見聞 | 新聞分享】世界各地博物館和藝術工作人員都在匿名公布他們的薪水,並敦促博物館/藝術行業應做出改善Museum Workers Share Their Salaries and Urge Industry-Wide Reform

今年6月開始已經超過3000名全球博物館及美術館的專業人士開始將他們的薪水添加到google電子表單,詳細說明了他們職位的薪水,有些富有聲望的薪水可能比你想的還低。 Print screen by Author 這幾年由於各國財政緊縮,許多政府開始大刀闊斧的砍向文化藝術預算,為了維持營運,西方博物館界出現了倒閉或是裁員的情形,如:減少館內員工數、撤裁高階策展和研究人員,甚至是博物館無法負擔營運成本直接關閉,變相地導致了專業人才的流失。 此趨勢引起了各地博物館專業人員的不滿,今年6月初,由美國費城藝術博物館的助理策展人Michelle Millar Fisher發起了「Art / Museum Salary Transparency 2019」(2019年藝術/博物館薪資透明化表單) google表單 ,鼓勵相關博物館人士將自己職位的薪資公開(但匿名),也可以記錄下種族、育嬰假和性別等統計資訊,包含: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哈佛美術館、惠特尼美術館等知名館舍。 此表單一出後,立即獲得世界各地的博物館人員的迴響,來自加拿大、英國、澳洲和日本等國家也紛紛加入了表單填寫的行列(現在仍持續增加中)。這些數據資料提供了大眾對於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博物館/美術館,以及各地博物館的經濟體系有了關鍵的洞察,例如,布魯克林博物館的兩名女性助理策展人分別列出了她們的年薪為44,000美元和50,000美元;美國古根漢美術館的一位資深策展人則列出了其目前的年薪為100,000美元,但表示其起薪僅為20,000美元(未說明日期和職位);倫敦扎布羅多維克茨收藏館一名畫廊助理則表示其part-time薪資為8.5鎊一小時(約台幣340元)。 發起人Michelle Millar Fisher表示,很多時候博物館/藝術工作人員必須要仰賴兼職和從事其他工作來養活自己,因此,我們必須勇敢一點,把訊息添加到表單中,以提升博物館與藝術工作者的凝聚力,因為我們不這樣做,一切都會保持不變,團結是我們唯一可以產生重大改變的途徑。 於該google表單上的策展助理員薪資(局部) Sourced from Ivan De Luce/Business Insider 雖然該表單(2019年藝術/博物館薪資透明化表單)為匿名發布,目前無法確認和驗證所

【博物館見聞 |新聞分享】ICOM博物館新定義的挑戰 The Challenge of Creating A New Museum Definition (9/7更新)

Photo by Author, at National History Museum in London, 26 th  July 2019. 目前遵循的博物館定義 國際博物館協會( ICOM )從 2017 年就陸續向全球徵集與時俱進的「博物館新定義」提案和建議。目前使用的定義為 2007 年的版本: 英語原文 “A museum is a non-profit, permanent institution in the service of society and its development, open to the public, which acquires, conserves, researches, communicates and exhibits the tangible and intangible heritage of humanity and its environment for the purposes of education, study and enjoyment.” (ICOM Statutes, 2007) 中譯版本 「博物館為一非營利、常設性機構,為了服務社會與促進社會發展,開放給大眾,而從事蒐集、維護、研究、溝通與展示人類的有形與無形文化遺產,以及其環境的場所。」(引用自陳國寧館長《博物館的定義:從 21 世紀博物館的社會現象反思》,2018) 最新推出的博物館定義 2019 年 7 月 22 日 ICOM 於巴黎執行委員會上釋出的新定義為: 英語原文 “Museums are democratizing, inclusive, and polyphonic spaces for critical dialogue about the pasts and the futures.” The new wording stresses the importance of championing human justice, equality, and the wellbeing of the planet. It also suggests that museums acknowledge and address the conflicts and ch

【博物館見聞|新聞分享】博物館與贊助(下):文化洗錢?還是善用金錢?

Photo by Author, at Tate Modern in London, 14th July 2019. 接續 前 篇 〈看博物館與贊助 ( 上 ) :大英博物館公開捍衛 BP 石油資助〉,英國其他博物館也面臨相同的問題。 事實上,大英博物館並不是唯一一個有遇到爭議企業贊助的館舍。 倫敦泰特美術館(Tate Modern)在結束與BP的贊助合作關係前,也曾有藝術家以行為藝術和快閃行動對此表達抗議。 V&A博物館館長Tristram Hunt在2019年7月時,公開為他們當時的贊助人Sackler家族提出辯護,肯定其藝文贊助的貢獻;儘管那時Sackler家族捲入了「美國史上最嚴重的毒品危機」——其旗下的旁支藥廠涉及製造高成癮性的鴉片類止痛藥OxyContin,患者在使用這類止痛藥後容易上癮——震撼了當時的美國社會。 此外,美國惠特尼美術館所舉辦的惠特尼雙年展(Whitney Biennial),2019年7月開展前也因藝術家們抗議董事會副主席(亦為該館贊助企業之一的老闆)Warren B.Kanders的爭議性身分,導致出現參展藝術家陸續退出雙年展的「開天窗」危機,使得Warren B.Kanders不得不迫於壓力於同一月份辭職。(註:Warren B.Kanders擁有軍事用品製造公司Safariland,該公司生產如防彈背心、防彈機器人、催淚瓦斯等,而其催淚瓦斯被大量運用於許多國家的抗議或鎮壓行動,如美墨邊境對付移民,亦曾在中東地區導致傷亡,其中包含兒童)   其他類似案例(英國): ·          殼牌( Shell )石油公司贊助倫敦國家美術館舉行的林布蘭展覽 ·          BP 贊助倫敦國家美術館肖像獎( Portrait Award ) ·          BP 航運公司和殼牌航運公司贊助英國國家海事博物館 ·          波音( Boeing )公司軍事部門(武器和軍用飛機製造商,包括轟炸機、戰鬥機和攻擊直升機),目前為英國帝國戰爭博物館阿富汗展覽贊助商 ·          拜耳( Bayer )製藥及化工公司(曾出產:海洛因、芥子毒氣、毒鼠強及巴拉松等毒藥和毒氣產品)為倫敦舊手術室博物館( The Old Operating M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