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知名管理歷史古蹟、博物館和藝術中心的私人企業Culturespaces,以利用沉浸式數位藝術和特展將閒置空間轉化為旅遊景點聞名。他們過去曾於2012 年將位於南法普羅旺斯的廢棄採石場改造成光之採石場(Carrières de Lumières),推出畢卡索等著名藝術家的洞窟沉浸式藝術,將廢棄採石場搖身一變為當今南法最熱門的美術館景點;2018 年將廢棄鐵工廠打造為巴黎光之博物館(Atelier des Lumières),吸引千萬參觀人潮重新走入原本傾頹且被遺忘的歷史建築。
這次Culturespaces將位於法國波爾多擁有78年歷史、原為德軍建立的二戰潛水艇基地(該軍事基地在戰爭後便無使用),再利用並蛻變為沉浸式藝術博物館—「光之水池」,讓參觀者透過360度投影,親身走進克林姆(Gustav Klimt)《Gold and Color》的系列畫作中。
本次規模為Culturespaces過去作品「光之採石場」的3倍,「光之博物館」的5倍,將為其全球最大的數位藝術中心Les Bassins de Lumières拉開序幕。該藝術中心預定於明(2020)年春季4月正式開幕,率先推出的「光之水池」展覽目前已吸引全球目光,Culturespaces再次成功將待利用的廢墟型古蹟和歷史文化遺產轉化成藝術中心引起發燒話題!
現場總共使用了90台高流明數投影機、80台音響設備,將克林姆迷人的金黃色畫作完美的融入在潛水艇基地裡4個佔地至少1.2萬平方公尺的巨大水池中,相互輝映形成閃耀動人的場景,為目前風靡全球的「沉浸式藝術」潮流帶來了全新的樣貌與體驗。
該藝術中心Les Bassins de Lumières除了有規劃展出克林姆、保羅克利(Paul Klee)等知名藝術家畫作的4大水池展區外,未來將會再增設2個區域,分別提供給當代藝術家設置數位沉浸式作品。內部空間預計包含:沉浸式藝術家專區、當次沉浸式投影作品簡介區、水面投影展示與基地歷史介紹區、教育學習區,與可以欣賞沉浸式藝術的舞台座位區等。該中心預估將大大增加法國厚實的文化軟實力,並吸引每年35萬名遊客前來造訪,以帶動藝術文化與周圍相關的經濟效益。
《The Space》原文網址:https://reurl.cc/e5njk7
《The Space》原文網址:https://reurl.cc/e5njk7
—————————
【延伸閱讀—沉浸式藝術的全球趨勢與挑戰】
目前沉浸式藝術體驗橫掃全球,無論是近期在上海推出專屬美術館的teamLab,還是妙手打造法國近年熱門話題展場的Culturespaces,單從今年下半年:澳洲墨爾本推出沉浸式數位藝術空間、英國軍事醫學博物館打造8K沉浸式展覽空間、美國丹佛藝術週以沉浸式藝術結合音樂作為吸引年輕觀眾的賣點,甚至是尚未來台即以吸引台灣民眾焦點的《再見.梵谷》沉浸光影體驗展等,無不顯示了沉浸式藝術的高人氣與持續跨域結合的趨勢,可說是尚未看到其盡頭並充滿著無限的可能性。
沉浸式藝術被視為可以改變博物館教育模式的一種方式,透過科技新奇的體驗設計讓觀眾不需花費等待的時間,即可以通往藝術和文化的世界。相較於傳統教育,在娛樂性更高的基礎上帶來了更多情感和難忘的體驗,也能將博物館講述的故事和歷史以深刻的聲光畫面傳遞給觀眾,豐富觀眾的參與實踐。
同時,越來越多的沉浸式藝術與現場表演、古蹟建築結合,打造出一種混合現實的特殊生態和極具吸引力的空間,將人潮帶回被遺忘的歷史場域,並結合傳統/當代的音樂、表演藝術等,將數位科技融入不同的領域,推出更多的可能及表演形式,促進藝術未知領域的創造力和創新文化,提供觀眾耳目一新的感受。
重要的是,沉浸式藝術為觀眾帶來的社交體驗雙向地影響著提供沉浸式藝術的館舍。隨著社群媒體成為人們生活重要的一部份,沉浸式藝術的新奇、美感、互動性無疑是替博物館(藝文館舍)找到了一條與新觀眾連結的管道。觀眾們可以透過參與沉浸式藝術創造社交體驗,並利用社交網路分享給朋友(潛在的新觀眾),替博物館(藝文館舍)帶來了口耳相傳的廣告效應,無形推動了館舍知名度、提升品牌形象;在互惠的情形下,為博物館(藝文館舍)開發新受眾,亦連帶發揮了體驗經濟的效益。
不過,沉浸式藝術在現有熱潮下也面臨了不少的挑戰,首先是高度依賴儀器設備。假設要投射在古蹟建物或是歷史場域,除了本身高昂的影音設備和維修費用外,安裝於舊建築和歷史場域也必須考量環境的溫濕度,是否可能造成影音設備容易損壞、安裝牽線是否會破壞原始場域的歷史紋理等問題。而投射藝術作品後的歷史場域是否將可能減少原歷史空間的內涵,因投影作品強烈濃麗的畫面將覆蓋在場域原始與富含歷史痕跡的物理表面上,使得觀眾可能僅注意到投影作品。
再者,是否可能將一般觀眾培養為只重視聲光效果的情形,可能有過於著重市場和觀眾導向的疑慮,而造成許多困難歷史和艱澀的社會議題因較不具有吸引力,進而被觀眾或館舍選擇性放棄,必須在教育價值和娛樂性中取得平衡。
值得留意的是,沉浸式藝術最大的挑戰將是如何製造其「內容」。隨著目前全球沉浸式藝術體驗多著重在「奇幻」、「美麗」和「上相」的世界知名作品和圖像,以當作賣點吸引群眾目光時,當未來這類體驗越來越多的情形下,可能會出現觀眾美感疲乏、或不再具有吸引力的可能,如何同時發展新技術並兼顧內容的創造,維持「講故事」一定的品質和深度,將會是未來沉浸式藝術首先面對的挑戰。
圖片引用自Flickr Jean-Pierre Dalbéra (CC BY 2.0)
留言
張貼留言